
早排的天氣就是這樣,時晴時雨。二月十四日下午前去uncle的農場,一路都陽光燦爛,坐在車上還說著很熱很曬,怎料在過河時就開始天黑黑了。

結果半小時後開始下雨,而且還是很大雨,一下就是半個小時!但之後個黃昏就金光燦燦,真是變幻莫測!

正是由於這樣的天氣,種在uncle農場內的椰菜也因為雨水令到部份菜葉腐爛,所以才決定這日去割菜,結果才割了兩個就已開始下雨。

割了十多個菜有好有壞,部份留給農場內的工人,兩個給替我們工作的工人,我帶了八個回家。最重的六磅,輕的也有四磅多。

上次前去自己的農場,早上六時起床,晨早就是密雲。


當時拔了韭菜,很明顯看到有兩種不同的〝菜頭〞,一種是〝Y〞形的,另一種就像蔥頭。我開始懷疑,究竟這些是不是韭菜?或者那一種才真正是韭菜?
* 有BLOG友們知道的,請指教!謝謝!


每次帶回家的少不了的都是這些番薯、芋頭、瓜、菜……,我們都只留下小部份夠自己吃就好,其他的都會送給親友。

大南瓜,最大一個有十一磅!小的有六磅,可以用來煲糖水,整麵包等等。不過瓜皮很厚又硬,我要把最大的一個切開四份,分別送給朋友,結果標和我真是可以說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切開牠,切完都成頭汗了!

芝麻已採收了。

芝麻就藏在豆莢中。

掌門人送我一些,這些就是原裝未經加工處理的芝麻了。

葫蘆瓜!是我在本地一間華人店買來種子,其實只是貪得意又見價錢不貴便買了一包種子,裡面也只不過得五粒種子。交給掌門人種之後,我們因為車子問題而沒有去農場看,所以我一直不知道原來已幾乎〝瓜熟蒂落〞,瓜藤也乾枯了。而每次掌門人太太到市中心來領薪水時都只能帶少少東西給我,但她從沒有帶來葫蘆瓜!

原來掌門人、本地人以至標都不懂、不知道有這種植物,這是第一次見!所以掌門人太太不知道可不可以吃、怎樣吃,更不知道名稱,每次來市中心時又不知怎告訴我有這東西,曾經聽她說過有甚麼白色的瓜,但我們不明白,她又不知何時可以採摘所以不敢摘來給我,結果我也忘記了有這瓜的存在……!這次到我發現時瓜滕也枯了,加上之前間中有雨,有些甚至腐爛了,我摘了幾個回家。

標問我這是甚麼?我說是瓜的一種!可以吃,不過我自己也未吃過!
他說他不知道這東西原來由是植物種出來的!因為他曾經在中國時見過這種東西的裝飾品,以為只是中國人的〝手工藝品〞,是由人手雕琢出來的〝木雕〞製品!這種真實的〝植物〞他還是第一次見!

要入正題說說 Boil Up 了!
Boil Up 字典解釋就只是〝煮開、泡茶〞。而這Boil Up其實也是在民間食譜有記載的。
民間食譜 http://blog.yahoo.com/MEILINDOATBELIZE/articles/751583
以前曾經吃過,但沒拍過圖片所以也就沒有寫出來,這次因為沙朗見我們帶了那麼多番薯芋頭等東西,就說要弄來吃,今次有照片了才寫出來。

據說,Boil Up 是二三十年前本地的窮人食物,主要材料是一些種在地下泥土的植物,當時的人在田裡掘到了甚麼就吃甚麼。例如蕃薯、芋頭、木薯、洋蔥、紅蘿蔔、椰菜等(他們叫這些在地下泥土中掘出來的食物做ground foods),當然還有大蕉,而且是用青綠色未淋的大蕉,大家可以隨喜好加入全部或只用部份材料,放入煲內煲淋。另外又用麵粉搓揉一些粉團(Boil Cake),食譜是教弄成一個像薄餅底的6吋圓麵餅放在煲滾的食材面煮熟後再拿出來切開,而我第一次吃的麵粉團是造成像一個個魚蛋的東西(第一次見到時真的以為是白色的魚蛋,一入口才知只是一個無味道的麵粉團)。

除了那些植物食材外,亦會加入豬尾及鮮魚或咸魚,令那些地下食物(ground foods)更惹味。此外又會造一個醬汁(Sauce)用來撈在ground foods上吃,主要是由蕃茄、洋蔥、蒜泥煮成,味道酸酸甜甜,很開胃的。

這次沙朗用的材料有蕃薯、芋頭、薯仔、南瓜(食譜是無南瓜的,但我們有太多南瓜,所以也加入了南瓜,食譜有大蕉,但近排農場沒有我們卻忘了買!)還有豬尾及一條石斑魚的肉。煲好了,大家掛住開餐,一整煲滿滿時忘了拍照,拍照時只剩下少少見底了!!

下面的是蕃茄洋蔥煮成的醬汁。

撈上蕃茄洋蔥醬汁,就可以吃!差點忘了,材料其實還有〝雞蛋〞啊!

要說一說的是這次用的魚,是一條大石斑魚。阿姨〝芊〞買的時候叫魚販把魚去皮起肉,拿到回來,沙朗只用了魚肉,我問魚頭和骨怎處理?她說不要了,可以給我用來煮湯!我聽到幾乎張眼O嘴!心想,比我拳頭還大的魚頭還連著部份的魚腩肉,煮湯真的很好,不過我心知,如果我不在這裡,她自己是不會去煮魚頭的,最終魚頭都只會棄掉!真不明白為何當初她堅持要標去買一整條鮮魚回來(後來因為我們無時間去市場所以就叫芊去買)!如果只是用魚肉,何不去超市買一包包淨肉的魚呢,反正都是一樣的石斑魚肉啊!唉!

最後,我當然真的把魚頭和魚骨用來煲湯,加入合掌瓜和椰菜,還加了少許椰奶,很清甜的湯!至於魚頭,我當然不浪費,最後?就剩下圖中這一堆魚骨了!

要入正題說說 Boil Up 了!
Boil Up 字典解釋就只是〝煮開、泡茶〞。而這Boil Up其實也是在民間食譜有記載的。

以前曾經吃過,但沒拍過圖片所以也就沒有寫出來,這次因為沙朗見我們帶了那麼多番薯芋頭等東西,就說要弄來吃,今次有照片了才寫出來。

據說,Boil Up 是二三十年前本地的窮人食物,主要材料是一些種在地下泥土的植物,當時的人在田裡掘到了甚麼就吃甚麼。例如蕃薯、芋頭、木薯、洋蔥、紅蘿蔔、椰菜等(他們叫這些在地下泥土中掘出來的食物做ground foods),當然還有大蕉,而且是用青綠色未淋的大蕉,大家可以隨喜好加入全部或只用部份材料,放入煲內煲淋。另外又用麵粉搓揉一些粉團(Boil Cake),食譜是教弄成一個像薄餅底的6吋圓麵餅放在煲滾的食材面煮熟後再拿出來切開,而我第一次吃的麵粉團是造成像一個個魚蛋的東西(第一次見到時真的以為是白色的魚蛋,一入口才知只是一個無味道的麵粉團)。

除了那些植物食材外,亦會加入豬尾及鮮魚或咸魚,令那些地下食物(ground foods)更惹味。此外又會造一個醬汁(Sauce)用來撈在ground foods上吃,主要是由蕃茄、洋蔥、蒜泥煮成,味道酸酸甜甜,很開胃的。

這次沙朗用的材料有蕃薯、芋頭、薯仔、南瓜(食譜是無南瓜的,但我們有太多南瓜,所以也加入了南瓜,食譜有大蕉,但近排農場沒有我們卻忘了買!)還有豬尾及一條石斑魚的肉。煲好了,大家掛住開餐,一整煲滿滿時忘了拍照,拍照時只剩下少少見底了!!

下面的是蕃茄洋蔥煮成的醬汁。

撈上蕃茄洋蔥醬汁,就可以吃!差點忘了,材料其實還有〝雞蛋〞啊!

要說一說的是這次用的魚,是一條大石斑魚。阿姨〝芊〞買的時候叫魚販把魚去皮起肉,拿到回來,沙朗只用了魚肉,我問魚頭和骨怎處理?她說不要了,可以給我用來煮湯!我聽到幾乎張眼O嘴!心想,比我拳頭還大的魚頭還連著部份的魚腩肉,煮湯真的很好,不過我心知,如果我不在這裡,她自己是不會去煮魚頭的,最終魚頭都只會棄掉!真不明白為何當初她堅持要標去買一整條鮮魚回來(後來因為我們無時間去市場所以就叫芊去買)!如果只是用魚肉,何不去超市買一包包淨肉的魚呢,反正都是一樣的石斑魚肉啊!唉!

最後,我當然真的把魚頭和魚骨用來煲湯,加入合掌瓜和椰菜,還加了少許椰奶,很清甜的湯!至於魚頭,我當然不浪費,最後?就剩下圖中這一堆魚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