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
Happy "NEW" New Year !!!
主角之一,火雞。主角之二,火腿。
在伯利茲這個物資貧乏的國家,也如歐美一樣,聖誕大餐的主角一樣是火雞和火腿!此外還有黑色的蛋糕(Black Cake),內容有果仁、一些乾果如提子乾、紅綠色的車厘子等,再加冧酒亦有人加威士忌酒一起焗製;其他食物,喜歡甚麼便煮甚麼,總之不可或缺的就一定是火雞火腿!
情形就像香港人過年,不可少的雞鴨鵝燒豬肉、蒸年糕炸油角一樣,有特定的食物。不過可以選擇的食物不多,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皮款,真是人有我有,即使去到朋友家,吃的都是差不多相同的東西!雖然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食物,但對很多人來說,那就已經是〝大餐〞了!
火腿火雞多數由美國入口,大的要四百多港元一隻,小的也要二百多元,全冰得像石頭般硬,要隔晚拿出來解凍,火腿因為是咸的,解凍後要放入大煲用水浸煮兩三小時,以減少鹼份,廿五號早上再煮,加入配料放入焗爐再焗。加上其他食物,這大餐一煮便三四小時,煮好都已經下午兩點,才正式開餐食「聖誕大餐」!
一大煲飯當然也不可缺少,Rice & Bean 是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之一。
不管是在家自己煮,還是朋友邀請你作客,都會是吃這大致相同的食物。一天肯定吃不完,吃上三四天,之後在新年元旦日又再煮差不多的東西,到時份量會減少,一隻較細的火雞或是火腿便夠,吃了多天的肉,便會煮些蔬菜,如焗西蘭花椰菜花薯仔等等。
Black Cake。
聖誕新年,有人要忙碌大半天,準備食物,有人餐後又要忙碌,負責清理雪櫃,騰出空間放置吃剩的食物及清洗食具用具。
總之,人們不是留在自己家就到朋友家,吃喝飲酒聊天,街上行人疏落,但總算仍有聖誕氣氛。
當然不像在香港,外出商場聖誕裝飾華麗,餐廳有各式美食,愛吃甚麼便吃甚麼,吃完還可以行街睇戲玩樂,到處充滿節日的熱鬧氣氛。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Holiday !!
外國人在聖誕節一定要送禮物,尤其是親人,所以聖誕樹下的都是真材實料的禮物,原來不一定要在12月26日Boxing Day 才拆禮物的,因為聖誕日一家人聚在一起,所以就在這時拆禮物,讓大家開心一下。
有時只是為了要送禮物而買禮物,所以大百貨店會有些浴室用品禮盒,內有沐浴露、洗手液、潤膚露等。有人會送廚房用具,例如精緻的套裝杯,一個特別的大沙律盤都可以做禮物。小朋友當然是玩具,或童話故事書;普通朋友就送普通禮物,例如裝飾品,磁器公仔,尤其是同聖誕耶穌有關的;至親就會送名貴的東西,例如阿女話想要部電視擺自己房,做父親的就去買電視給她,或者手錶、手提電話、相機等!
這些是我收到的聖誕禮物,有名貴的也有普通的,不管是甚麼,有禮物收已很開心了。
這些都是聖誕禮物,鐘?無錯!係父母以小孫女名義送給爺爺的!外國人嘛,百無禁忌,只要覺得靚就可以買,就可以送!他們送的是一份心意!
12月24日,當我在這裡還未夠鐘與家人去教堂,還未慶祝平安夜,還在寫這blog時,大部份香港人已經慶祝完平安夜,還在睡夢中。
但這裡街頭的聖誕氣氛不濃,也沒有大型華麗的燈飾,只有少量商舖會有較多的燈飾掛在外牆,舖內的聖誕樹就比較可觀性高些。
而一般家庭擺放的聖誕樹,樹下的禮物全是真品,有名有姓,絕非吉盒裝飾品,人人就開心等待收禮物拆禮物。
* * 後記:
12月26日,原來這裡是不會等12月26日Boxing Day才拆禮物的,他們喜歡收禮物的人幾時收到就即場拆開禮物,大家一起開心!毋須理會甚麼Boxing Day !!! * *
本地人慶祝聖誕節一樣會擺放聖誕樹、掛燈飾,而中產以上的家庭很多都會有聖誕樹,尤其是家有小朋友的,大多數都在室內放置聖誕樹,沒有小朋友或者仔女大了已有自己的家,便只在屋的外圍或窗框上掛些彩燈閃亮一下應節。較有錢的便會在全間的屋頂圍上閃燈,花園的樹木圍牆等也圍上,再放些三四呎高的吹氣公仔,好似香港人玩的膠燈籠,但好大個有燈光的,不知的話,還以為那是幼稚園的佈置,晚上燈光亮起令人艷羨!
想拍些照片給大家看,無奈相機cheap!拍不到清晰的,所以不放大了,只是讓大家看看罷了。最美的燈飾,香港已有了。
這裡的平安夜不會熱鬧地慶祝的,人們會在家中播放聖誕音樂,一般會在晚上十一時左右去教堂望彌撒,聽聽聖經故事,祈禱,唱聖詩,然後便回家睡覺,話明平安夜,當然平平靜靜安安樂樂地渡過,要慶祝也要等耶穌出世了才慶祝,怎會在平安夜,所以吃喝玩樂吵吵鬧鬧大事慶祝的事都要等明天才做,12月25日才是聖誕節嘛!因此,party 吃喝玩樂也在25日或26日才舉行。
祝大家聖誕快樂!
這裡買橙,BZ$1(US$0.5)有八個,有時候甚至十個,青、黃、大、細任揀。當然不能與新奇士相比啦,若與台灣橙比較,你吃完一個台灣橙再吃這裡的橙,吃一口便不想再吃了!因為好酸,間中都有些會甜的,但我仍是覺得牠酸,像吃檸檬多些。
這裡很多人種橙,尤其是南部,不止是在家中園子種一兩棵,而是大果園,一種就是幾百英畝的土地。
在北部地區以前也種橙,甚至有個區(District)叫Orange Walk「會行路的橙」,本地人說是因為以前很多人種橙,橙多到掉到地上,人們行過踢到地上的橙,牠們會一路滾動,好像橙自己也會行路,所以該區就叫Orange Walk。
而南部是山區,在地勢較高的高地也會種橙,有很多大果園,除了橙還有西柚、檸檬、柑類。大農場多數與果汁廠有關係,在橙園附近就有果汁廠,收成後便直接送去榨橙汁,產品甚至外銷到美國的。
有些農場離果汁廠較遠,就要用上圖那種車把果園的橙收成後運送到果汁廠加工。由於路途遠,道路崎嶇顛簸,於是有時在路上就會看到沿途很多橙掉在地上。
而在街市或士多出售的橙或橙汁,多數是本地一些小型農場的產品,有時他們甚至就這樣一車滿滿是橙,把車泊在市場外或公路邊售兜。
Bean & Rice
講到食,真係好掛住香港,想食甚麼有甚麼!這裡食物都沒甚麼特別好吃或出名的,只是有本地特色。當他們問我今天想吃甚麼時,我問他們有那些選擇,他們會告訴我:Chinese Food、Belizean Food or Sandwiches。
中式當然是指炒飯,炒麵,若要菜而沒指明是中式蔬菜,那就一定是西蘭花,所以如果想食中式菜炒肉片或菜炒牛肉,而沒說明是Chinese Vegetable,煮出來的會變成芝士西蘭花煮豬扖或牛肉牛扖!根本不是中式菜!麵分湯麵、炒麵和撈麵,最初不明甚麼是撈麵,怎樣是炒麵,食過之後才能告訴你炒麵和撈麵的分別:炒麵濕的有汁的,撈面乾的無汁的!而炒飯,不同材料雞、豬、牛、蝦、龍蝦炒飯均可,一是豉油王炒飯,炒出來啡黑色又多油,一是落很多味精,吃後不多喝水便會頭痛!所以有時我寧願吃Belizean Food。
Belizean Food好簡單,一是飯和豆Rice & Bean,一是豆和飯Bean & Rice。同樣配以雞、豬、牛、蝦等等,加一片炸(蕉)和一些沙律(菜)。沒有分別?錯了,分別與炒麵、撈麵一樣,一種乾,一種濕。
飯和豆 Rice & Bean是乾的(上、下圖),飯與紅腰豆之類的紅色豆一同煮(不是煲紅豆沙的紅豆),煮出來的飯是紅色的。
豆和飯Bean & Rice的飯只是普通白飯,豆同樣是用紅腰豆以水煮,加入咸豬尾調味,豆煮出來有汁可以撈飯,所以是濕的(下圖)。我較喜歡Bean & Rice,紅豆飯太乾了,而通常叫的時候會指明是要白飯White Rice。不過本地人都會分Rice & Bean / Bean & Rice!所以如果只說Rice & Bean就一定是給你紅豆飯。
這不是我們常常吃到的香蕉,也有別於香港常見的大蕉,本地人叫牠Plantain,我姑且稱牠為本地大蕉。
我初來時見人們都是買未成熟,外皮還是很青綠的蕉,去皮後切成一塊塊,然後用油炸過才吃,而不是當水果像香蕉般吃。我就問標:「那些蕉(Banana)人們會不會吃成熟了、變了黃色的?」他有點莫名其妙地說:「會!」(他的樣子像是很奇怪,我好像未吃過香蕉Banana)。然後我再問:「那些蕉(Banana)吃起來是不是比較酸的?」他皺起眉說:「不會!」。跟著我又再問:「為甚麼人們喜歡買那些青綠的色,而不買成熟了變了黃色的?」他仍皺著眉頭有點不明白,於是我指著一個攤檔賣的「大蕉」,另一邊也有賣一般黃色的香蕉的,他看完後說:「噢!這些不是Banana,是Plantain!(他指著另一邊常見的黃色的蕉說)那些才是Banana」!!
不管是青或黃的Plantain,人們都會買來煮吃。在街上可以買到一包包把青蕉切成薄片來炸,像吃薯片般的;自己在家中煎炸,最好選用外皮剛轉黃色的,不太淋也不太硬。很生外皮綠綠黑黑的,通常人們會買來煲湯,煲完吃起來像吃薯仔。很多外賣飯盒店會用炸蕉放在飯餐內當配菜,如果Plantain已成熟轉黃又很軟淋,炸後吃起來是酸酸甜甜的,配紅豆飯Rice & Bean 也不錯。
而雜貨店賣蕉時,是不會把牠切成一梳梳來賣,一般是成抽掛起,要買時才一隻隻切下來,大約B$1有三隻。可能他們是要分辨大蕉與香蕉,而香蕉就是一隻隻切開賣,不論大小,一般B$1有八隻。
原來太成熟的大蕉除了酸酸甜甜,吃起來口感不太好之外,熟透的大蕉氣味也十分濃烈,吃不慣就會不喜歡,怪不得他們都不喜歡吃熟透的大蕉!
雖然香港我們知有大蕉、牛奶蕉、皇帝蕉……,總之就是叫牠們做〝蕉(Banana)〞,但這裡只有香蕉才是叫Banana,另外的,好似這種,只叫Plantain!
這隻Plantain,拍完照片,多放了三四天後,蕉皮變得又黑又乾,我見他們似乎無意吃牠,於是掉了。第二天沙朗卻問起那Plantain去了那裡,我說:掉了!她:〝噢!〞了一聲,然後說下次不要掉,外皮雖然黑了但裡面沒事的,切開仍可炸來吃!
原來Plantain即使外皮變黑了,那層皮會又乾又硬,但裡面的肉還沒有變壞的,仍然可以炸來吃,而且十分甜的,只是氣味較青蕉濃烈而已,所以還是覺得剛轉黃的最好吃。
搬屋?唔駛搵「人人」,搵大拖車!
講搬屋前要先了解一下這裡的路面情況。這裡的主要公路也不算差,highway 都算鋪得不錯,寬闊平坦,要不是,也不會久不久就有小型飛機可以降落在公路上了!
但一般其他的小路就令駕駛人士搖頭,因為小路品質差,這裡又經常下雨,路面很易損毀,形成一個個水窪。
下雨時只有任由它積水,等好天了,再鋪回沙石便算。
highway 的品質較好,說到底,那是主要大道,通往首都,甚至直達邊界,總要鋪得像樣些,而且也有經常保養重鋪,所以不會有水窪。只是有些地方在重鋪後卻沒有即時補畫公路中及路邊的分界線,所以走在公路上只看到些斷斷續續又或者退了色的黃、白線,於是乎,甚麼雙黃線、單黃線、虛線、實線、不可超車、不可超速……?這裡自己執生,小心駕駛啊!
公路上時常可見各類交通工具,車拖船是常見的事,單車也不奇怪,這裡甚至有馬拉車。交通守則是有的,不過沒有嚴格執行,也許這裡地大人稀,大家小心點將就一下,不妨礙他人便算。好多時貨車後載滿了人或貨,貨物甚至超出車身長度,總之安全自負,沒人會阻止你,自己路上打醒十二分精神罷!
較令人觸目的都算是拖車搬屋了!如果公路不夠闊,要搬大屋就有麻煩了!有時在公路上迎面遇上搬大屋的拖車或是跟著它後面,都是很令人觸目驚心的!
俗語說〝上屋搬下屋,唔見一籮穀〞,那麼,整間屋搬起碼不會沒有了間屋先啦!這裡是可以買現成造好的一間屋,把整間屋吊上拖車就搬走,幸而公路兩旁亦夠空盪,路兩旁規定不可少於66呎的寬闊度,連燈柱也遠離路邊了!
只要不是返工放工的繁忙時間,沒有太多的車輛,拖著屋子在公路上都沒有人會理會的。
雖然搬屋見怪不怪,跟在它後面的車是不會怪它的,但也不會有耐性跟著他,只要對面車線沒有車來便立即超越他,有對頭車時大家側側身過就無問題。總之大家隨機應變啦!
其實這些屋很多都是德國村內建造的,他們都清楚運送的難度,所以他們都知道屋的呎吋限制去到甚麼程度,那些屋都不會造得很大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