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來到BELIZE覺得這裡很荒涼,後來漸漸發覺原來百利茲〝資源豐富〞!可是有一次我一個人像遊客般正在遊客區的旋轉橋向橋下停泊的小船拍照時,一個黑人青年(約廿來卅歲)經過我身邊就停下來,問我〝有沒有拍到美麗的照片?菲林夠嗎要不要買新的?〞我答他〝有,這裡拍的照片都很美。我的相機不用菲林的。〞然後他說〝可不可以給我一元,伯利茲很窮啊!〞我立即說〝不,伯利茲不窮,百利茲很美麗啊!〞他仍不走,再說〝這裡很窮,很難找工作,給我一元吧!〞於是我給了他一張二貝元紙幣(=us$1),然後各自離開。

其實百利茲真的資源豐富,只是人們沒有好好去利用而已,很多原材料的資源,本地人沒法加以利用發展,全都被轉售出口到世界各地!例如英殖民地時期,被大量出口桃花心木材Mahogany到英國,然後木材被製造成傢俱就運回伯利茲,標籤是英國製造,身價跳升百倍!試問伯利茲人又能從中得到幾多好處呢?這裡很多重要的工商業務都被大財團、政客、誇國公司等壟斷,所以一般人想做相同的生意都會荊棘重重,大有可能最終損手而回。

以椰子和棕櫚為例,這裡很多地方都有,標說小時候也見一些鄉村有人食用棕櫚,現在只有少部份住山區的馬雅人仍會食用。而本地以前也有很多人會製造椰子油,但椰子油生產在伯利茲卻不發達,相同份量的一支入口的椰子油比本地製造的還要便宜,精明的銷費者自然懂得選擇!

查看網絡,發現港台對於椰子油極力推祟,台灣有公司900ml賣NT$390(約US$13),亦有946ml賣NT$980(約US$33),香港則有專賣健康食品的公司說椰子油可以減肥,於是一樽標榜為〝極純初榨有機〞250ml的椰子油價錢是HK$98(差不多us$12.6),給標看,他嘩嘩聲說12美元一小瓶椰子油,買的那些人是不是瘋的?(謹在此對願意付出12美元買250ml椰子油的消費者Say Sorry!我們有眼不識泰山!見識淺,請諒!)在這裡一支入口的一公升(1 Liter)椰子油賣約5美元,同樣一公升本地的純鮮(初)榨約售6美元,很多人已覺得貴了!

奈何,入口的椰子油比本地新鮮榨取的純淨椰子油更便宜,使本地生產商經營出現困難!加上本地人寧讓椰子壞掉、發芽也不肯平售椰子,令經營者難上加難,目前的本地椰子油生產者,不會在市面收購椰子,椰子來源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種植而來,所以無法大量生產。

下圖的除了右邊那一支是棕櫚油Cohune Oil,其他的都是椰子油,全都是本地生產的。我們特別買來不同品牌〝試食〞。

椰子油很容易就凝固,變成白色像豬油般,想不到像百利茲這樣熱的地方,氣溫稍為降到低於約攝氏22度左右就已開始出現凝固現象。凝固的方式亦好特別,有些很快就全樽凝住了,有些就像上圖中間那瓶,開始時只是最上面一層像結冰般凝住了,然後瓶低也有些一粒粒白色的凝固體,若持續低溫,牠就越來越多白色至整瓶都凝固起來,要用時就用熱水助暖令油變回液體。
整支油已凝固成白色,油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有時在大型超市會見到出售的椰子油都凝結成白色在樽內,原因就是超市內有冷氣,氣溫較低!
當氣溫回暖又慢慢融化變回液體。

現今科技發達,已經採用機械式壓榨取油,所以你可能會見過〝冷壓、初榨〞這種名詞,意思是〝不是經過高溫加熱把油煮出來的〞。所謂古法,是指從前的人用柴火加熱把油煮出來這方法,伯利茲仍有人用這方法製造椰子油或棕櫚油。
有些椰子油標榜的〝純(100%)、初榨(Virgin)、有機(Organic)〞,就是一般消費者喜歡聽見的名詞,亦是令物品升價百倍的名詞!因為有些油是經過〝提練、精練 Refine〞而來,當中夾雜了一些化學物質,所以純初榨的確是較有益健康得多,但講到有機,在百利茲而言,人們種椰子都是讓椰子自然生長,只是間中除草,大量種植也沒成本特別地花在施肥上,種少量的亦無人會特別去施肥,所以基本上都是天然生長,甚至是自生自滅,所以也沒必要標明自己是有機!不過總有人會相信有機這兩個字最好,所以有〝有機〞這個名詞的話比一般貴些也會樂意去買!

在本地買到的椰子油,有些小本經營的,用的是回收後清潔過的舊玻璃瓶,再用〝椰子衣(最外層)〞切成樽口的大小,像紅酒的木塞般用來塞住瓶口,標榜的也是絕對百分百純椰子製造!這瓶是沙朗直接從椰子油製造者處買回來的,雖然價錢比在超市買到美麗包裝的貴一兩元,但她對於支持食用本地人生產的純椰子油感到自豪!

早前標為了更加了解椰子油的製造過程,特別親自嘗試,親手製造椰子油。
本地人是用下面這種手動小機器來把椰子肉從椰子殼中攪碎出來,方法是把椰子連殼時切成兩半,然後就拿著半個椰子連殼放到前端有鋸齒的地方,用手攪動手柄,鋸齒就會把椰子肉攪成碎屑。



其實在家中也可以做,好簡單,買幾個椰子回來,起出肉後用攪拌器把椰子肉攪碎,邊攪邊加點水把椰肉攪得細碎就可。而用小機械攪碎的椰子肉同樣混以清水攪拌,使椰肉中的水份變成白色的椰奶,再用篩把椰子肉渣與椰奶隔離,把白色的椰奶放雪櫃靜一晚,第二天椰奶就會變成下圖的情況。
(這一樽是特別用來觀察用的)
我們用來煮油的是上層白色的部份,下層的水份棄置。

我們用弄了一大湯碗的椰奶,放在爐火上煲滾。

一直煲,水份漸漸蒸發,變成啡色,繼續煲……漸漸看到油浮現出來了。


再繼續煲,啡色的渣滓會慢慢走在一起,油越來越清澈。



椰子油很容易就凝固,變成白色像豬油般,想不到像百利茲這樣熱的地方,氣溫稍為降到低於約攝氏22度左右就已開始出現凝固現象。凝固的方式亦好特別,有些很快就全樽凝住了,有些就像上圖中間那瓶,開始時只是最上面一層像結冰般凝住了,然後瓶低也有些一粒粒白色的凝固體,若持續低溫,牠就越來越多白色至整瓶都凝固起來,要用時就用熱水助暖令油變回液體。

整支油已凝固成白色,油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有時在大型超市會見到出售的椰子油都凝結成白色在樽內,原因就是超市內有冷氣,氣溫較低!


現今科技發達,已經採用機械式壓榨取油,所以你可能會見過〝冷壓、初榨〞這種名詞,意思是〝不是經過高溫加熱把油煮出來的〞。所謂古法,是指從前的人用柴火加熱把油煮出來這方法,伯利茲仍有人用這方法製造椰子油或棕櫚油。
有些椰子油標榜的〝純(100%)、初榨(Virgin)、有機(Organic)〞,就是一般消費者喜歡聽見的名詞,亦是令物品升價百倍的名詞!因為有些油是經過〝提練、精練 Refine〞而來,當中夾雜了一些化學物質,所以純初榨的確是較有益健康得多,但講到有機,在百利茲而言,人們種椰子都是讓椰子自然生長,只是間中除草,大量種植也沒成本特別地花在施肥上,種少量的亦無人會特別去施肥,所以基本上都是天然生長,甚至是自生自滅,所以也沒必要標明自己是有機!不過總有人會相信有機這兩個字最好,所以有〝有機〞這個名詞的話比一般貴些也會樂意去買!

在本地買到的椰子油,有些小本經營的,用的是回收後清潔過的舊玻璃瓶,再用〝椰子衣(最外層)〞切成樽口的大小,像紅酒的木塞般用來塞住瓶口,標榜的也是絕對百分百純椰子製造!這瓶是沙朗直接從椰子油製造者處買回來的,雖然價錢比在超市買到美麗包裝的貴一兩元,但她對於支持食用本地人生產的純椰子油感到自豪!

早前標為了更加了解椰子油的製造過程,特別親自嘗試,親手製造椰子油。
本地人是用下面這種手動小機器來把椰子肉從椰子殼中攪碎出來,方法是把椰子連殼時切成兩半,然後就拿著半個椰子連殼放到前端有鋸齒的地方,用手攪動手柄,鋸齒就會把椰子肉攪成碎屑。



其實在家中也可以做,好簡單,買幾個椰子回來,起出肉後用攪拌器把椰子肉攪碎,邊攪邊加點水把椰肉攪得細碎就可。而用小機械攪碎的椰子肉同樣混以清水攪拌,使椰肉中的水份變成白色的椰奶,再用篩把椰子肉渣與椰奶隔離,把白色的椰奶放雪櫃靜一晚,第二天椰奶就會變成下圖的情況。

我們用來煮油的是上層白色的部份,下層的水份棄置。

我們用弄了一大湯碗的椰奶,放在爐火上煲滾。

一直煲,水份漸漸蒸發,變成啡色,繼續煲……漸漸看到油浮現出來了。


再繼續煲,啡色的渣滓會慢慢走在一起,油越來越清澈。


別人的做法是會一直煲直到水份完全蒸發,啡色的渣滓燒焦,油亦變成金黃色,可以存放很久。但我們只是想做〝實驗〞,要知道製造椰子油的過程而已,所以見水份都蒸發掉了,油也出來了就算完成。

把油冷涼後入樽,下圖左這樽少量的就是自製的椰子油了,如果再煮耐一點,顏色會更黃的,因為自己食用沒所謂了。當天氣涼那幾日,這樽自製的椰子油一樣有凝固成白色。

至於上圖右的是棕櫚油Cohune Oil,這瓶1Liter的售價US$5,價錢與椰子油差不多,不過只有少量生產,不是很多地方可以買得到。
下次講棕櫚油。


把油冷涼後入樽,下圖左這樽少量的就是自製的椰子油了,如果再煮耐一點,顏色會更黃的,因為自己食用沒所謂了。當天氣涼那幾日,這樽自製的椰子油一樣有凝固成白色。

至於上圖右的是棕櫚油Cohune Oil,這瓶1Liter的售價US$5,價錢與椰子油差不多,不過只有少量生產,不是很多地方可以買得到。
下次講棕櫚油。
都幾多功夫wor!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1:24:30]我覺得同整PIZZA麵包差唔多,為了吃好些,自己整最好!
標哥不如出口椰油啦!好賺呀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1:20:34]我地有這想法,但沒資金投產,銀行不肯借錢!
當我以為地溝油可怕了,卻原來那些精練,提練的refine oil 原來不比地溝油好多少,當中的化學物質同樣致癌。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0:45:19]其實地溝油同氫化油係咪一樣咁提練出來呢?真可怕!
提練和初榨有甚麼分別,那一種健康些呢?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0:50:19]提練是如果用來榨油的原材料不夠好,有雜質、有異味,顏色不好,都可以經過提練過程中剔走雜質,吱除異味、漂白產品等等,好似方程式製造咁,製成品就能全部保持一至的顏色、濃度、氣味。總之經過加工練製的都含有化學成份,當然是天然初榨較健康!
謝謝分享﹗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0:50:53]多謝!
椰子油健康,不過氣味不是人人受得!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0:52:06]係啊!我初初也不喜歡椰子油味,不過用用下就慣了!
最近食用油方面, 好多人的確揀cold pressed or refine者多, 可能大家都趨向想更加健康之故.
ReplyDelete多謝分享製油的做法!
[版主回覆04/14/2012 11:03:41]商家推崇的cold pressed冷壓 及 virgin初榨的就最天然健康的,所以賣的很貴,但refine的是加入化學物質提練出來的,就如大陸地溝油經過加工除臭加色之後就變成金黃靚油,所以是不同的,要弄清楚。
每次來你家都給我學到好多野,增廣見聞!
ReplyDelete真的每個地方都有他的特別之處!
有機會我真想到你這兒走走,看看那全然不同的生活!
但我又懶到死,
很少update 我的blog,因為走左去facebook玩.
[版主回覆04/14/2012 11:07:00]我只間唔中去望下FB的朋友動向,無玩GAME。你得閒就UPADATE啦,我喜歡看你的田園收穫架!
好神奇喎!多謝分享!
ReplyDelete[過氣年青人回覆04/29/2012 11:54:09]...講得啱!
[版主回覆04/29/2012 03:29:46]天下烏鴉一樣都是黑的。
[過氣年青人回覆04/28/2012 15:27:22]唉!無論任何種族嘅生意人,都會用盡方法贃取最大利潤,唔怪乎做生意嘅人叫商人<傷人>喇!
[版主回覆04/28/2012 08:54:05]我的化學真係好化學架!都係睇資料睇返來的。唔好淨係話大陸,我呢度都係好少少咋,只是油不是由地底坑渠物練製。有些本地人自製椰子油之後,混入外地來的最平的〝植物油〞之後,就以本地生產椰子油為名出售謀利,有人買過說在聖誕新年期間天涼時,別的牌子椰子油都凝固了,但那種本地的卻沒凝固,是假野!不過雖然說那些混入的不是地底油,卻大有可能是回收的舊油從新提練,一樣好不了多少!
[過氣年青人回覆04/14/2012 13:49:21]咦?你對化學都好有研究喎!不過大陸嗰啲油食壞人呢!
[版主回覆04/14/2012 11:10:34]唔神奇!refine的油是加入化學物質提練出來的,就如大陸地溝油經過加工除臭加色之後就變成金黃靚油,那些氫、氧化物能把油中雜質臭味吸走,那才是真正的化腐朽為神奇啊!
古人方法雖看似麻煩,但做法都是純天然物提出,不加任何化學物品,所以即使是加熱而不是冷壓,仍然健康過吃化學物品!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14/2012 11:17:23]我同意!多謝!
I used to do. Not any more now,it's taken too much time! And I think that's is too silly to spend time on them game (stupid me)
ReplyDeleteI updated all my crops and what's cooking in there. So everybody(including blog friends) knows. Save my time! Just getting too lazzzzy beco I'm getting old..hahah
I know...I should carry on in my blog..I'll try my best!
(sorry, suddenly my Pc wont let me use Chinese input >"<)
[版主回覆04/15/2012 13:18:09]間中Update個blog啦,blog友會支持你的!我也會支持你!
你要知道, 好多前殖民地的人, 獨立左之後, 都繼續有對宗主國的依賴心理, 伯利茲這些人係由英國人移入來做黑奴的, 以前這些人一家人生活依靠英美國業企, 殖民地人民最主要係貪小恩小惠, 唔想自己勞心勞力當家作主, 所以這些人現在願意給外資來主宰一切. 香港有些人都係一樣咖, 只英國人離開後, 依靠宗主國的心態變成依賴阿爺放水落來香港, 都係一樣, 貪小恩小惠. 其實, 國企去香港上市集資, 係向香港人抽水嘛, 但卻被一些香港人誤解為阿爺放水. 有時生活係外國唔一定係苦悶的, 最少看清楚很多事, 最少很多香港人無機會看清楚這些事
ReplyDelete[JJ先生回覆04/17/2012 10:25:04]還有, 在外國, 常常跟不同文化的人接觸, 聽聽他們別一個角度看中國人, 正如你先生講香港椰子油買到咁貴, 係瘋了, 香港無人會咁想, 無論如何, 跳出香港和中國, 看番轉頭, 就會有一種超然於視覺障礙的大視界.
[版主回覆04/15/2012 13:14:52]〝有時生活係外國唔一定係苦悶的, 最少看清楚很多事, 最少很多香港人無機會看清楚這些事〞.... 這點我同意啊!在HK雖然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新聞,但有時那些新聞從業員所報導的都會過於偏向報導讀者喜歡聽的,例如一個報導了某件事引起了讀者興趣,個個就跟住著眼在同一件事上攪作,把問題原本的焦點也丟埋一邊!好多時同一單新聞,外國的媒體所著眼報導事情與當地的會不同,真係會有旁觀者清的現象,正如你所講睇到一些香港人無機會看清楚的事!
還有椰子都有不同品種, 唔同品種的香味或椰油成份都唔同. 聽說馬來亞有好幾十種唔同的椰子.
ReplyDelete[JJ先生回覆04/21/2012 08:51:38]找種好的椰子來種, 收成來好d, 還有廿年前, 聽朋友說中國正研究優良種椰子, 可以諗諗
[版主回覆04/20/2012 07:09:49]係啊!這裡政府有個中央農場,都有介紹好多不同品種比農友,不過我對於品種分別名字種類等沒興趣也記,只留意到椰子的顏色有黃、橙、綠的顏色,有些椰子是長形,大多數是圓形!
天然既食油食得健康…食得開心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28/2012 08:58:18]無錯啊!多謝!
棕櫚油和椰子油都是飽和脂肪, 常吃對健康無益喎!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29/2012 03:51:42]無錯,不管幾好的東西,恰當就是最好,太多了都會適得其反。多謝!
[Gigigo回覆04/28/2012 22:30:07]其實我都是人講我又講, 但様様多的話都未必是好。 多謝你的資料!
[版主回覆04/28/2012 09:05:46]飽和脂肪分長、中、短,動物油的是屬長鏈飽和脂肪,椰子油的是中鏈飽和脂肪,據說二者結構不同,進食後在人體的化合作用都不同,這種脂肪酸結構細小,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和消化,可以很快轉化為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不會以脂肪的形式在血管集結,也不會影響血小板的濃度,跟動物性油脂是完全兩回事。(參考
http://blog.yahoo.com/_QYE5PQCFXBMHKIXCYP2XT7KRA4/articles/57495 )
平常出街食多, 出去人哋用乜材料控制唔到, 所以係屋企食時盡量買得精緻d, 健康d.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4/29/2012 03:27:37]我都好耐無出街食飯囉!有時吃多了炸雞,我就會生暗瘡、牙肉痛。
你好! 請問加水攪拌是加椰子水還是開水呢?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7/05/2012 00:22:27]只是加普通開水不是椰子水。其實和水在攪拌機攪碎隔渣出來的就是椰奶,加糖加奶就是果汁店買到的"椰子汁"了。
謝謝! 那椰子裡面的椰水就不要嗎?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7/28/2012 00:03:31]其實椰子裡面的水即是椰青水,只是嫩椰子內的水分多些,但味道較淡不甜,而老椰子內的水少些但較甜,我就喜歡保留那汁液,如果椰子原好沒變壞,開時小心勿污染椰子水,先試一口,清甜沒酸或臭味,是可以飲用的。
thank you so much!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7/30/2012 09:02:32]you are welcome!
非常感謝你詳細講解如何製成椰子油的方法,我這幾天打算一試。
ReplyDelete[煮一煮回覆08/13/2012 19:41:28]我已經嘗試自己整椰子油,謝謝﹗
[版主回覆08/02/2012 09:43:57]不用客氣!係呢,斯里蘭卡多人食用椰子油嗎?看到那裡的人會爬樹摘椰子,很環厲害啊!我這裡的人不摘椰子的,即使觸手名可及,也委很少去摘,任由椰子老到乾自己跌落地!但跌了落地都唔會去執啊!
多謝分享,長了見識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10/2012 13:04:34]You are welcome!